臺中市金手獎

關於獎項

發展沿革

2002

第一屆 - 根留台中

 

全臺第一個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首長親自頒發的績優企業獎項,鼓勵在地廠商根留臺中,取珍貴的台語諧音「金貴」意涵命名活動為金手獎,獎項以十四家廠商為原則。

2005

第四屆 - 破例肯定

 

因參選者眾,破例頒發二十個廠商,擴大勉勵臺中縣中小企業繼續為臺灣產業深耕,肯定優良廠商的努力成果。

2007

第六屆 - 建立典範

 

獎項目的不僅強調企業根留臺灣,更開始樹立成功典範,由評選委員評估參加廠商經營制度、環保、繳稅情形、公益活動及研發等條件,選出十五家績優廠商。

2011

第十屆 - 縣市合併,自勉勵在地企業轉為選拔楷模廠商

 

縣市合併,由臺中市辦理 100 年度績優中小企業「金手獎」表揚大會,由市長胡志強頒獎給 20 家傑出中小企業,期許他們「乘著金手獎的翅膀,繼續起飛」。會中並頒發終身貢獻獎給金手獎「幕後推手」─ 創立金手獎的前臺中縣長黃仲生,及前臺中縣工策會總幹事吳正雄,肯定他們引領金手獎茁壯的貢獻。縣市合併後首次擴大舉辦,「參賽爆炸」、超過五十家企業廠商競逐。為免遺珠之憾,獎項由原則 14 家擴增為以 20 家為原則。評審委員會表示,「金手獎」有其優良傳統,每年參賽踴躍,依照營業績效、創新發展、服務品質及技術研發等大項進行評選。所以,能獲獎的企業廠商,代表是營運良好、績效卓越、具有競爭力,換句話說,全是有賺錢的績優廠商,當此全球景氣低迷之際,有此成就,足茲楷模。

2012

第十一屆 - 黑手轉金手 打造殊榮

 

首度由工策會前總幹事王瑩提及,希望金手獎能成為擦亮企業招牌的獎項,能透過專家學者的輔導、累積經驗,未來可以競爭小巨人獎或國家磐石獎。王總幹事指出,臺中市是精密機械聚落,早年有很多「黑手」,很多都是小學畢業就去當學徒,可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不斷創新,從黑手變成「金手」,向先進國家學習,這些傳統產業一點一滴打拼,累積臺中市的實力。「金手獎」是臺中市績優中小企業的最高榮譽,競爭金手獎的資格包含企業應登記在臺中市,並要連續 3 年獲利、遵守相關法令、照顧員工,最後在產品的創新有所突破,更是金手獎最重視的項目。

2013

第十二屆 - 建立主題 強化獎項識別

 

特別以「World Maker」為典禮主題,彰顯臺中市中小企業製造業在國際產業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
獎項精神

中小企業製造業為臺中地方產業發展基礎,為改善其投資條件、鼓勵企業經營品質升級,選拔經營穩健、表現卓越,並對社會有具體貢獻者給予公開表揚。不僅傳承臺中市中小企業製造業的黑手精神,更透過良性競爭帶來整體產業的提升。

 

預定作業期程

01.
獎項檢討及修正

每年 1 月~ 4 月

02.
參選廣宣及報名作業

每年 5 月~ 6 月

03.
評審作業

每年 7 月~8 月

04.
得獎名單公告

每年 8 月底(9月初)

05.
頒獎典禮籌備

每年 9月

06.
頒獎典禮

每年 9 月底